心血管病是我國人群的首位死亡原因。2021《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指出,我國心血管患病率仍處于上升階段,心血管病現患人數3.3億,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加強基礎和臨床研究,嚴控心血管病發病率,已成為當務之急。
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張澄教授長期致力于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并取得豐碩成果。近期,全科學苑特邀張澄教授針對心血管疾病的基礎醫學與臨床轉化的經驗及成就進行分享。
01聚焦基礎醫學研究,強調轉化醫學價值
基礎醫學研究是持續推動醫學科技創新與臨床診療技術發展的決定性要素之一,提高原創性基礎研究始終是我國醫學發展的重要目標。轉化醫學將臨床治療和基礎研究緊密連接,強調“從臨床到實驗室、從實驗室到臨床”的雙向轉化。
近期,教育部和國家衛健委心血管重構與功能研究重點實驗室張澄教授及其團隊,在心血管病基礎研究領域取得了系列新進展,研究結果為心血管疾病治療提供新靶點和新思路,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
采訪中,張澄教授談到,血管重構和心肌重構是構成心血管事件的兩個關鍵環節。在心血管重構研究領域中存在著動物模型缺如、發生機制不明、檢測方法受限、干預靶點甚少等重大科學問題。張澄教授及其團隊經過10余年潛心研究,取得了多項原創性科技成果,即建立了可模擬人類心血管重構的動物模型;揭示了心血管重構發生和發展的分子機制;發現了血管內皮細胞自噬促進劑和小分子激活劑;發現精氨酸酶1減輕血管平滑肌細胞內的炎癥因子表達;發現了炎癥因子抑制膠原合成的新通路;檢出了心血管重構的易感基因和斑塊破裂的預警指標等,這些研究成果必將對心血管疾病治療開辟新方向、提供新思路。
02連接基礎與臨床,是心血管病發展必由之路
基礎醫學研究是醫學進步的原動力和基石。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完全有可能將心血管病的治療提高到嶄新階段。
研究表明,血管緊張素轉化酶ACE2蛋白與多數心血管疾病有關,ACE2是一種重要的心臟功能調節因子,可以促進血管緊張素Ⅱ(AngⅡ)向血管緊張素1-7[Ang(1-7)]轉化。機體中的AngⅡ是在ACE的作用下,由血管緊張素Ⅰ(AngⅠ)轉變而來的一種多肽,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升高外周阻力,增加血容量,導致血壓升高。Ang(1-7)是由7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的肽段,有利于轉化為穩定的小分子多肽。ACE2在心血管系統和許多其他器官中顯示出保護作用。張澄教授介紹,目前,我國正在加大ACE2的臨床試驗研究,ACE2的研究有望盡快實現臨床轉化。
此外,張澄教授還對基礎研究的成果轉化為臨床疾病預防、診斷和治療的成果進行了分享。 研究發現香煙中的主要成分尼古丁,與AngⅡ都能激活血管平滑肌細胞中的AMPK,導致基質金屬蛋白酶(MMP2)特異性表達,從而增加腹主動脈瘤(AAA)風險,重新解釋了尼古丁導致AAA的困惑,而后的研究發現,促紅細胞生成素(EPO)也可導致AAA的產生,這對臨床用藥給予新的提示。
03基礎醫學助力中醫藥發展
中醫藥的優勢在于臨床實踐,臨床療效是中醫藥生存發展的基石,開展臨床研究是中醫藥傳承發展的重要路徑。
近年來,中醫藥臨床研究發展迅速,轉化醫學的興起為中醫藥創新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模式。中醫藥發展是從臨床經驗積累到理論體系的升華,是轉化醫學的先行者和實踐者。
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中醫藥也具有自身特色及明確優勢。張澄教授認為,現代醫學和傳統醫學在理論上具有較大的差別,中醫講究辨證論治,中藥具有“多味”和“多性”的特點,在多味中藥聯合作用下,主要的成分會起到關鍵作用。以心可舒片為例,其中的有效成分,對于降低患者血黏度、擴張微血管、改善微循環、抗凝、增強心肌收縮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功效,可以通過促進內皮功能、抑制炎癥、調節脂質等多方面保護心血管,為臨床用藥提供較大助力。
大多數中藥由多種方劑組成,較難建立中藥分子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因果關系。張澄教授強調,用基礎醫學的方法分析中藥組分,挖掘中藥活性成分和作用機制,促進中醫藥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優勢,用科學的數據證明中醫藥臨床價值,更好服務臨床實踐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1].代倩倩,王燕平,商洪才,王永炎.從循證醫學與轉化醫學談中醫藥臨床研究發展[J].生物醫學轉化,2022,3(03):2-6.
[2].《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1》要點解讀[J].中國心血管雜志,2022,27(04):305-318.
[3].閆佳.張澄:要做就做國際首個[J].中國科技獎勵,2021(04):24-26.
張澄 教授/主任醫師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導,美國心臟病學院Fellow(FACC),歐洲心臟病學會Fellow(FESC),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國家首批“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國家衛生健康突觸貢獻中青年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F任齊魯醫院心內科主任,教育部心血管重構和功能研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兼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常委,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基礎學組副組長,中國青年科協理事,山東省心血管病學會侯任主委等職務。
多年來一直從事動脈粥樣硬化的心血管疾病的基礎和臨床研究,在Nat Med、Nat Rev Cardiol、Nat Commun、JACC、PNAS國際著名雜志上共發表SCI收錄論文120余篇,總影響因子超過600,在SCI數據庫中被引用1900余次。以第一完成人身份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中國青年科技獎、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山東省自然科學二等獎、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中國百篇最具影響的國際學術論文獎、山東省青年科技獎等多項學術獎勵。
曾獲山東省五四青年獎章、中國五四青年獎章等榮譽。
近年來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國家863重大項目、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國家重點研究計劃培育項目、山東省杰出青年基金項目等科研項目,總經費達2000余萬。
來源:全科學苑
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HaXBEbutWxvqo7hxzQ2mQ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