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llzll"></form>

      <th id="llzll"><address id="llzll"><menuitem id="llzll"></menuitem></address></th>
      <em id="llzll"></em>

      <th id="llzll"><noframes id="llzll">

        <p id="llzll"></p>

          <em id="llzll"></em>

            <mark id="llzll"><delect id="llzll"><cite id="llzll"></cite></delect></mark><cite id="llzll"></cite><big id="llzll"><listing id="llzll"></listing></big>
            訪談紀實 | 蘇慧敏教授:防治心腦血管疾病進入“雙心”同治時代
            發布時間:2022-11-16 閱讀

            目前,越來越多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合并有精神心理問題,這兩類疾病相互影響,共同導致疾病惡化。這種心血管疾病與心理疾病共存的情況,稱為“雙心疾病”。如何識別“雙心疾病”?怎樣制定治療方案?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蘇慧敏教授針對“雙心疾病”的相關問題進行分享。  

            01雙心醫學是心臟病學與心理醫學的交叉學科

            蘇教授談到,雙心疾病的發病率已達50%。近年來,合并心理疾病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逐漸增多,特別是心衰等急性心血管事件發生時,心理疾?。ㄖ饕憩F為抑郁和焦慮)的發生率更高,臨床治療效果欠佳。隨著設備、器械的不斷更新,介入治療等手段在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方面快速發展,達到了控制病情,提升治療效果的目的,但是患者在康復階段依然面臨著回歸正常生活的困境。雙心醫學強調了社會-心理-生物醫學模式,是實現有效治療和全面康復的有力武器。

            02優化雙心疾病的識別流程

            診治雙心疾病,須具備整合能力和鑒別診斷能力。蘇教授談到,優化雙心疾病的識別流程,有助于提高雙心疾病的診斷率。在準確排查器質性心臟病的同時,須及時篩查雙心疾病。臨床醫生除了掌握心血管疾病診療技能,還應具備一定的心理學知識、溝通技巧以及量表應用等方面的能力。

            蘇教授介紹,2020年,中國康復醫學會心血管病預防與康復專業委員會、中國老年學學會心腦血管病專業委員會、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聯合發布的《在心血管科就診患者心理處方中國專家共識(2020版)》中對“三問法”做出了說明?!叭龁柗ā笨梢詭椭R床醫生快速篩查雙心疾病患者,提高臨床醫生對雙心疾病的診斷。包括以下3個問題:

            問題1 是否有睡眠不好,已經明顯影響白天的精神狀態或需要用藥;

            問題2 是否有心煩不安,對以前感興趣的事情失去興趣;

            問題3 是否有明顯身體不適,但多次檢查都沒有發現能夠解釋器質性心血管病的原因。

            3個問題中如果有2個回答肯定,臨床上符合精神障礙的可能性為80%左右。

            此外,《廣泛焦慮問卷7項(GAD-7)》《患者健康問卷-9項(PHQ-9)》《軀體化癥狀自評量表(sss量表)》,均可用來評估抑郁、焦慮以及軀體化障礙的輕、中、重程度,以便指導臨床用藥。

            最后,掌握雙心疾病的藥物治療方法至關重要。臨床對于"雙心疾病"的治療采用心血管藥物與抗焦慮、抗抑郁藥物聯合應用的方法,但由于各種藥物間存在相互作用,導致療效降低甚至產生不良反應,加上患者對心理治療藥物存在抵觸情緒、依從性差等原因,使治療往往難以達到滿意效果。因此,臨床醫生應明確焦慮、抑郁對心血管病患者的潛在影響并選擇合適的藥物治療,使所選藥物既不能潛在地影響心血管系統又能有效控制焦慮抑郁。另外,非藥物治療(如心理咨詢、認知療法、運動療法)也至關重要。

            蘇教授強調,雙心疾病的診療除了遵循心血管疾病指南的指導,還應考慮常見的合并抑郁、焦慮的治療,臨床醫生應掌握藥理、藥物代謝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另外,還應關注藥物的配伍及藥效等,減少不良反應,提高患者依從性。

            03中醫藥多靶點治療在雙心醫學的應用

            雙心疾病,既有“心臟疾病”也存在“心理疾病”,祖國醫學以“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理論,尋找多元化的防治策略。

            同病異治,異病同治是中醫的整體觀治療理念,從患者的基本證型辨證,達到治療的目的。中醫病因學可分為內因、外因、不內外因。內因:包括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提示要重視心理方面的致病因素;外因:包括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不內外因:包括飲食所害、勞逸所損、環境污染、意外所傷等。中醫上內因致病主要來源于情志,如肝氣郁結、心神不寧、心腎不交等,調理臟腑可改善情志變化。

            蘇慧敏教授講到,中成藥對心血管疾病合并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如心可舒片在治療雙心疾病方面,具備一定優勢。心可舒片由丹參、葛根、三七、山楂、木香組成。方劑中,三七化瘀止血、消腫定痛,丹參活血化瘀、通經止痛,山楂行氣散瘀、化濁降脂,葛根生津止渴、通經活絡,木香行氣止痛、使氣行血行。全方配伍,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作用。心可舒片對心血管疾病合并焦慮、抑郁的患者,以及調節神經內分泌,改善胸悶、胸疼癥狀具有一定的作用。此外,中藥的不良反應較少,在增加患者的依從性上也具有優勢。

            最后,蘇慧敏教授指出,數據表明,絕大多數焦慮、抑郁患者未能得以正確識別和有效治療。因此,加強學術交流,不斷提高臨床醫生對雙心疾病的認知至關重要。此外,制定雙心醫學相關學術指南勢在必行,指南的制定可以為雙心醫學的臨床診療提供更多可靠依據。



            參考文獻:

            [1].在心血管科就診患者心理處方中國專家共識(2020版)[J].中華內科雜志,2020,59(10):764-771.

            [2].王寧. 從“以證統病”入手辨治雙心疾病[N]. 健康報,2022-10-18(008).

            [3].衡奇霞,張輝.基層醫院“雙心模式”在冠心病并焦慮抑郁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河南醫學研究,2022,31(19):3554-3556.


            蘇慧敏 教授/主任醫師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長期從事中西結合治療心血管及各種慢性和疑難雜癥的臨床、科研、教學工作。

            現任河南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心血管病預防康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河南心血管病學會流行病學及循證醫學學組組長、河南中醫心病專業學術委員會常務委員、河南中西醫結合老年分會常務委員、河南心身醫學學會常務委員、河南省中醫藥學會絡病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河南省微循環學會心血管分會常委、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雙心疾病專業組委員。

            專業特長: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高血壓、心臟神經癥、心臟康復、心血管疾病伴抑郁焦慮狀態(雙心疾?。┑纫呻y病癥。


            來源:全科學苑

            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jhN6yRQiukvz21JNG5Pg-A

            日韩久久狠狠AV天堂
            <form id="llzll"></form>

                <th id="llzll"><address id="llzll"><menuitem id="llzll"></menuitem></address></th>
                <em id="llzll"></em>

                <th id="llzll"><noframes id="llzll">

                  <p id="llzll"></p>

                    <em id="llzll"></em>

                      <mark id="llzll"><delect id="llzll"><cite id="llzll"></cite></delect></mark><cite id="llzll"></cite><big id="llzll"><listing id="llzll"></listing></b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