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組織專家修訂的《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以下簡稱“2020版指南”)中,針對血糖控制、預防及減少糖尿病并發癥、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均提出了指導建議。全科學苑特邀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沈云峰教授結合指南要點,對糖尿病防治等相關問題進行解讀分享。
糖尿病患病率高
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低
隨著經濟發展以及老齡化社會的加劇,我國糖尿病患病率成倍增長。根據最新流調數據顯示,我國2型糖尿病患病率已上升至11.2%。其中,T2DM占90%以上,男性(12.1%)高于女性(10.3%),患者知曉率為36.5%,治療率為32.2%,疾病控制率為49.2%,雖然較前均有所提高,但是仍處于很低的水平。
沈云峰教授介紹,據全國流行病學調查(TIDE)研究結果顯示,我國糖尿病患病率已達12.8%。并且隨著年齡增加而增長。60歲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已經超過了20%,其中不良生活方式、缺乏運動、攝入過多、肥胖等均為糖尿病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因素。
TIR
血糖監測的重要指標
2020版指南將“糖化血紅蛋白(HbA1c)”首次納入糖尿病診斷標準,同時,在血糖監測章節將TIR納入了血糖控制目標。
沈云峰教授介紹,糖尿病的控制包括空腹血糖(FPG)、2 h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2 h OGTT)以及糖化血紅蛋白(HbA1c)檢測。FPG是指空腹12 h(飲水除外)后的血糖濃度;2 hOGTT是在進食規定量的葡萄糖后檢測血糖的變化情況;HbA1c不直接檢測血糖水平,但可體現出2~3個月內的平均血糖水平。
葡萄糖目標范圍內時間(TIR)指的就24小時內,血糖在這一范圍內的時間占比,是可以反映血糖波動或變異度的重要指標。通常建議血糖控制目標為3.9~10 mmol/L內。對于糖尿病患者的TIR控制目標為>70%,可根據患者的具體臨床特征調整TIR百分比。另外血糖波動可促進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控制血糖波動可有效預防糖尿病的并發癥,而TIR能給予重要的臨床提示。
糖尿病治療
調脂降糖是關鍵
糖尿病患者的代謝特征是糖、脂代謝紊亂。糖尿病患者經常合并有高脂血癥,二者相合可以廣泛地引起全身微血管、大血管、肌肉、胰島β細胞等組織結構和功能方面的改善,導致一系列并發癥的發生。因此,糖尿病治療中調節脂代謝至關重要。
沈云峰教授談到,現階段,中醫藥在協同降糖以及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癥狀、防治并發癥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在降血脂方面也具有很好的療效。比如,荷丹膠囊以其活血化瘀、化痰降濁的功效,在調節脂代謝,降低膽固醇、甘油三酯,以及改善代謝綜合征所致的糖脂代謝紊亂等方面有效,不良反應少,具有整體調理、溫和安全的特點,在糖尿病治療過程中凸顯優勢。
針對糖尿病預防,沈云峰教授提出,預防的實質是對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進行有效干預。首先要識別高危人群,即40歲以上、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吸煙、高脂血癥、高血壓、超重肥胖等均為糖尿病的高危因素。預防糖尿病需要進行生活方式干預,如健康飲食、戒煙限酒等。最后,沈教授提出糖尿病患者須進行體重調節,對于阻斷糖尿病的發展至關重要。
沈云峰 主任醫師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副主任
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家代謝性疾病臨床研究中心分中心執行副主任、江西省內分泌代謝病研究所副所長
江西省百千萬人才,江西省青年科學家
白求恩精神研究會內分泌學分會腎上腺專委會副主委,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糖尿病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肥胖與糖尿病學組、胰島素抵抗學組委員,中國醫促會難治性高血壓和周圍動脈病分會委員
江西省研究型醫院學會內分泌代謝病學分會主任委員,江西省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江西省醫學會內分泌學會常務委員兼青委副主委,江西省醫師協會內分泌代謝科醫師分會常務委員
中華糖尿病雜志、Obesity Medicine 、醫學參考報內分泌學???編委
獲江西省自然科學三等獎、科技進步二等獎各一項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大專項2項
發表SCI論文20余篇,中文論文近40篇
來源:全科學苑
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quloS3nRBtqi5pMbkIyR9w